藏海传114
但付瑞看完那本书又渐渐冷静下来,吏部有考核百官之责,也就是说,有时候为了公平公正,会把你从三岁到现在都干了什么都给挖出来。
这本书就是现在文武百官每个人的过往到现在的记录。
比如有一页写的是付瑞,八岁为蒯家弟子,后被蒯铎以银钱交易送入国子监,拜入郁敬门下,次月写下惊世之作《结合三代之治与秦汉以下得失,论‘民本’思想于治国之要》,十岁中状元,能文能武,擅商贾等等。
再往前翻了几页,付瑞下意识地想看曹静贤、平津侯和赵秉文有没有什么共同点。
果然,他们都在大雍学宫上过学。
他们早就认识了。
付瑞生怕有偏见成分,又多看了几页现在内阁里的几位大臣,他们也不是全都是大雍学宫出身,甚至不是一届的,只有赵秉文跟曹、庄有关联。
把书合上,付瑞在脑海慢慢消化这个消息,又问:“石大人为何帮我?”
“受人之托。”石一平说。
付瑞蹙眉想了想,再次翻开第一页,第一页上面记载的就是国子监祭酒郁敬,也就是付瑞入国子监后的老师,他和石一平是同届考生,两人一同参加的科考。
自从付瑞十六岁那年被派官后,没多久老师就自请辞官归隐,再无消息,也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。
“他是不想成为你的累赘,才辞官的。”石一平解释,他抬眸看付瑞:“我们二人,一个在国子监教导学生,一个在吏部挑选人才以正风气。”
付瑞现在才明白过来,难怪当初堂堂内阁首辅,要亲自提拔他进入吏部堂官。
“多谢石大人。”付瑞拱手鞠躬道。
石一平挥了下手,没什么表情地说:“他们三人在朝堂向来互相当做不认识,但我知道,他们三人少时,便是感情要好的同窗,但看到你同时对付庄、曹,我便猜到第三人或许就是赵秉文。但这需要你自己查证据,我只能给你提供这些线索。”
付瑞奇怪道:“石大人,为何现在才跟我说?”
如果石一平跟他老师相熟,那早跟他说不就完了?
石一平看向他时发出很轻的冷笑:“我是受人之托,但我也是内阁首辅,倘若你不顾朝堂稳定,不顾天下的安危,就满眼被仇恨蒙蔽,我是不会帮你的。”
“比起让被仇恨蒙蔽的你报个人的仇,即便报成了,你家人也无法复活,还有可能让天下都流离失所,我更趋向于,干脆抹杀你。”
“但你做到了在稳定朝堂的同时,也报了二仇,并进了内阁,我相信,蒯铎和郁敬的眼光没有错。”
付瑞了然点头,心里多少有些庆幸,“多谢石大人抬爱。”
石一平又接着跟付瑞说了些关于赵秉文的事,说起他以前原本不是在户部任职,而是在吏部、在石一平手下做事,但他因行事太过于激进,变法遭排挤,后来被人构陷,贬去外地。
付瑞从内阁回家。
恰好在院子里看到先一步回来的汪藏海,两人彼此相视一眼,一同开口:“我知道第三人是谁了。”
“?”
付瑞纳闷道:“你怎么查到的?”
汪藏海眨了两下眼睛,“我不是一直在怀疑恩公就是第三人吗?今天皇上把我叫入宫,赐我断佞剑,给我查百官之权,并让我查出第三条铜鱼的下落。前脚刚出皇宫回藏府,后脚恩公便自爆身份,也就是——”
“赵秉文。”两人再次一同开口。